关于“猜你喜欢”的思考

  最近刷知乎的频率上升,刷的多了之后隐隐感觉到知乎在内容显示上有一些变化,我想可能是它的推荐算法有些不一样了。这种不一样让我想起抖音,我偶尔也会刷一下抖音,频率大概一个月一两次左右,主要目的是看看朋友们的近况,刚下抖音的时候也有过一阵上瘾期,有刷抖音的朋友都很明白他推荐算法的强大,一个视频十几秒,不占用时间,能无限往下翻,虽然一个视频很短,但不知不觉就让人耗费了一两个小时,有隐性的成瘾机制。后来也是因为这个,导致我戒断抖音的,因为太消耗时间了,而且事后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就好像放暑假愉快的玩了两个月,一回头发现一无所获,作业一大堆没写的感觉,也可以简单归纳为放纵后的空虚。最近的知乎也给我这种感觉。
  其实除了这些资讯娱乐类的应用,还有很多应用都有这种推荐机制,比如购物应用,淘宝,你在搜索框搜索了某个产品后,接下来几天,他的顶部滚动条,和往下滑的猜你喜欢,一定会存在类似的产品,或者是和产品配套的周边产品,比如你搜 苹果手机,隔天可能就给你推荐苹果手机壳,更过分一点的就是你在某个搜索引擎上搜索,想了解产品相关的信息,然后打开购物应用,就发现里面已经开始推荐你搜索过的产品了。不过这是他们内部的交易,又是另一件事了。
  猜你喜欢这种产品功能,应用极为广泛。包括不止互联网行业,很多传统行业,其实也有做类似的方式,最宽泛的例子,就是当某个行业要出一款新产品的时候,首先会做市场调查,然后确认目标受众,而这个目标受众的反向概念,其实就是为这个群体做一个猜他们喜欢的产品。
  而猜你喜欢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升用户粘性,刺激用户消费,有利于开拓新用户等等。对于用户来说,看资讯买东西看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更好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省时省力。
  但就像前面说的,猜你喜欢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就像你可能在某个投资公司或者投资理财顾问留过号码,之后总有一阵子会频繁的收到好多金融公司的电话,问你杭州地铁口的公寓要不要了解一下。我之前因为学历提升的问题,在某个机构留了一个电话,还是几年前留的,后来每年九月三月学校开学的点,就总有教育机构打电话过来询问我有没有这方面的意向。这种打扰其实是很不好的,而在应用里这种打扰就表现成,很多时候你可能只是想了解一下某方面的信息,但之后就不断收到这类信息。
  我之前因为买了 iPad,想知道有什么应用可以提高 iPad 的生产力,就在知乎上搜索相似问题,搜到了,最后也得到了满意结果。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了。但没想到之后打开他还是给我推送相关内容,而且还是在我没关注这个问题的情况下。而我也因为总有答案是我没看过的,会点开看一遍,正中他们的下怀。但新出现的答案对我有没有帮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iPad 上有用的应用就那么些,所以很多答案给我推荐的应用重复率很高。我只是看他们在一个结果上的不同解法而已,最终我没有得到新的东西,但时间和精力却被消耗掉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是自制力的问题。对于不想再看的东西不看就好喽,但如果真能做到这种地步,抖音这类的应用就不会红红火火的走到现在了,毕竟这个内容也确实是你自己感兴趣的,而且你能克制住自己不看这一类的信息,但还有另一类的信息在等着你,总有一个内容会抓住你的注意力。就像我的知乎上有 iPad 应用的答案推荐,也有“女生什么样的身材算是身材好?”这类的答案推荐,虽然看小姐姐很好,但是在看小姐姐的事上花太多时间就不是很好了。
  当然你还可能会说,那就统统不看喽,把应用卸载掉。这个很好做到,但是结合实际看,其实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是社会性的生物,需要和人沟通,和人沟通的核心是信息交换,当我们主动接切断自己的信息来源,我们如何保持和人无代沟的沟通?哪怕你性格孤僻,你也总要生活,总要去了解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以掌握如何更好生活的方式,买东西对比不同产品,评测看不看?对比价格优惠,电商网站活动看不看?投资理财更不用说了。
  信息推荐相似度高同质化严重,造成精力耗费是猜你喜欢的一个问题。还有另一个我想说的是,应用的推荐机制虽然给人推荐了很多信息,扩展知识面,但其实因为是按需分配,它在不断推荐的过程中,其实他也在用我们喜欢的信息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坚硬的认知壁垒。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我刚开始使用知乎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现在的去中心化概念,我看到的内容都是我关注的大 V 们关注、点赞的内容和自己关注的问题内容,当我还在上高中的收,限于见识,我还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有没有什么段子可以解闷,所以关注的都是那类的信息,忽然有一天我看到我关注的一个大 V 点赞了一个修建一个穿透地球的电梯会是怎样,点进去看,里面的答题人真的很认真在用物理知识和地理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列公式上图片做图解,就好像身体力行的告诉我说天马行空的脑洞也可以用一板一眼的数学思维去解答,让我这个知乎萌新好像被反向的按了一下“F5”键,但现在的知乎却很少再给我这种感觉,乏善可称更多了一些。抖音的例子就不举了,情况也大致如此。
  信息时代,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看似很多,但其实很多信息是垃圾信息,有些有很强的时效性,有些只是别人输出观点的变体,而更多的是重复信息。我们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也要警惕信息时代给我们的负面影响,不要让信息主宰我们。
  忽然想起现在在生活里越来越被弱化的存在——电视,他也同样作为信息来源渠道,虽然可能有些东西在电视上是被美化杯筛选后的结果,但是我更喜欢他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放在那,放在不同的频道里,等你自己去切台的特点。还记得小学放假在家找电视台动画片看不小心点到 CCTV-10 探索频道,第一次看人文科学的节目被刷新三观的感觉,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多给人带来这种感觉。在保留更多的选择权的情况下,加一点点猜你喜欢。